正文如下:
(一)
微观的问题需要用宏观视角来解决,你现在所遇到的问题,是投机取巧的伎俩难于破局的。
经济会衰退,消费欲望也会减弱,但偌大的一个人群的市场,家居人2025年的机会到底在哪?
但从产品维度来看今天的家居市场,产品没有了出路,要么被当成过剩的牛奶倒掉,要么被补贴的浪潮卷掉。
美国1929年的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,为了刺激当时的消费需求,干了以上2件事情,结果经济还是没有好起来。
消费者不愿意消费,不仅因为收入低了,还有就是对未来收入没有了信心。
供需矛盾带来的不只是经济问题,还反映了社会分配的矛盾问题,而分配取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带来的新旧权利之争。
适量宽松与以旧换新的政策,显然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,因为没钱的人依然没钱,以旧换新又打动不了有钱人。
新质生产力的加大投入,以及AI、智能人工的运用,带来的不只是内卷升级,而是对老赛道的彻底清洗。
传统行业即将危机四伏。
(二)
传统之所以传统,要么老旧,要么成为经典,成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刚需。
家居行业算是个不老行业,永远没有夕阳时光,只有行业人的陨落。
今天,我们看到依然有很多同行在拼产品的数量,在努力放大自己的能力,负重前行。
任何行业的产能过剩,最后会挤进通往彼岸春天的独木桥。
尽管互联网、新媒体在鼓吹“没有中间商赚差价”,显然这是不符合商业逻辑的鬼话。
F2C貌似可以快速触达消费者,但那些看不见的隐形服务,却需要强大的运营与管理系统能力。
服务好中国的大市场,我们说企业应该向政府学习的,而在家居领域唯一可以学习的榜样便是美的——网格化的营销模式。
本地化服务,将成为未来深挖市场价值的趋势。
(三)
今天不比产品数量,品牌数量,而应该深挖服务质量。
美国家得宝在开拓城乡市场的时候,提出“产品包邮,免费退货”、“客户第一”的经营理念,在60年以后,却被电商奉为法宝,而今天的拼多多把它发挥到了极致。
当然,线下实体也有把它当成经营真谛的,那就是胖东来、信誉楼。
在野蛮生长的时代,是要把产品数量做多,把客户数量做多,把钱赚更多。
而今,客户在存量下被稀释,变得稀少。但产品数量不降反增,导致赚钱就很难了。
过去时不需要重视服务的,感觉也没有时间去做服务,因为新客户太多。
客户在哪里?
如果你今天的眼中只有楼盘,新房入住。估计你会绝望透顶。
祈求新房入住率来衡量家居建材的增量指标,已经不适合当下的行情了。
未来,房子置换、人口流动、婚姻重组,才是重要的增量指标。
一个只卖家居的人,是不会去搞懂这些人需要什么样的家居产品的。他们只会叫喊着:我有产品,价格更低,快来买。
于是,本该凭借专业正儿八经卖产品的人,成了不正经的表演小丑。
(四)
所有的商业不能坚持客户第一,服务客户满意,深深理解客户的长期主义。
那么,所有的高谈阔论,畅所欲言、心有所想等,都将遁形为掩耳盗铃的丑八怪。
这些不是口号,而是真理。真理是实践来的。
实践是方法论,是规则,是流程,是条约。
今天凡是不能围绕客户满意,不能深深理解客户的业务逻辑,就不能成就战略的正确。
而一个视赚钱为方向的企业,是没有办法在钱的风向不确定的时候,及时把握趋势的。
需求变,钱即变。
当物质需求变得过剩的时候,需求的方向会导向哪里,那么我们的服务方向就应该落子哪里。
产品只能解决物质需求问题,而精神需求更需要心理归属、情感互动、生活方式,精神信仰等。
传统卖产品的模式,在新的时代会沦为摆地摊的样式。而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必将主导整个社会发展趋势,从而带来经济的变革。
(五)
为此,没有不好的市场,只有不变的供应老旧模式。
不以需求为终点的思考模式,是我们惯性思维下对战略懒惰盲区。
或许你对战略不感兴趣,但没有形而上的深邃思想指导,行为只会慌忙、错乱。
任正非常说,高管就是要务虚的,不会务虚的管理,会看不清方向,迟早要出问题。
与其说经济不好,没有生意,不如说是需求的拐点,导致需求即将兴起。
过了这个独木桥,彼岸之花将与你相拥……
如果机会来了,请战略击穿它,不要给友商留后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