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行人看家居建材行业:前几年早都赚饱了,这几年说什么不赚钱那是纯哭苦。还在坚持的家居建材人:前几年赚的时候没把握好,亏钱的时候却被深深套牢。以下“四连杀”,已经让全国 50% 的家居建材门店沦为僵尸店。而剩下的 50%,正在“装死”和“真死”之间疯狂摇摆。
其一,被房东视作“韭菜”。过往,为了能进驻红星美凯龙、居然之家等卖场,商家们费尽心思,甚至需要走“内部程序”才能拿到理想位置。一旦装修材料入场,就得打点好商场保安,不然材料可能被当作废品处理,进场都成问题。商家们花费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装修门店,装修费用尚未收回,每年都面临商场的约谈涨租金和公摊费用。为了能参与到商场大促活动,还得维护好与商场总经理、楼管等的关系,否则即便产品有优势也无济于事。一旦集团要完成考核,关系户的租金和公摊不涨反降,这差价就由商家来填补,租金上涨在所难免。商场不断开设新址,商家为了不丢掉现有门店,只能被迫跟随,拓店压力巨大。作为经销商,要同时应对厂家和商场的双重压力,拓店数量不断增加,老板却越来越穷。
其二,沦为平台的“血包”。如今,开个抖音号投流,成本比找客户卖货还要高。开直播、做电商,一通操作下来,线上成本反而比线下还高。在抖音直播间卖建材,利润还不如卖大饼的直播间高,因为人家场观、互动率、点赞率、成交率等数据表现优秀,成本低且复购率高。当红星美凯龙空置率突破 40%,淘宝家居类目流量费涨至点击一次 8 元。流量已封顶,平台凭什么将流量给你?所有流量平台都在当“中间商赚差价”,而商家却只能充当“韭菜”。
其三,深陷价格战的“绞肉机”。“卖个马桶比卖白菜还卷!”当红星美凯龙流量腰斩,淘宝京东流量费涨至 30%,消费者拿着抖音直播的破价截图来店里砍价。这背后,是国内市场的成本黑洞正在吞噬最后一点利润。当木材价格三年暴涨 47%,物流成本吃掉 15% 利润,员工工资突破 8000 却招不到人,情况愈发艰难。同时,竞争对手不仅是同行,还包括上游、客户七大姑八大姨、甚至厂家。做了 15 年门窗的张总的经历更夸张,他跟了半年的客户,因为客户妈妈在理疗馆领鸡蛋时,被理疗馆业务员拉过去定了产品。
其四,需求发生“塌方”。“年轻人不买房,中年人不敢装!”当 95 后宁愿租房改造也不愿接盘老破小,二手房成交量暴跌 60%,精装房拎包入住挤死最后一波装修需求。国内家装市场,已经成了夕阳产业的活化石。